二季度进口大豆集中到港,令国内进口大豆供应持续改善,供应压力下,豆二期现货价格承压。短期国产大豆供应量明显低于上年同期,豆一期现货价格获得支撑,豆一与豆二期货的价差或维持扩大趋势。中期来看,今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继续扩增,远月供应压力预期较强,豆一期价或将维持近强远弱格局。机构数据显示,4月1日张家港43%蛋白豆粕现货价格为3120元/吨,4月24日上涨至3960元/吨的年内新高,随后开始快速回落,4月28日跌至3500元/吨。
天气进入中性模式 再度确认南美丰产
4月10日,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报告宣告拉尼娜天气结束,当前已是中性天气模式,预计中性天气将在北半球夏季持续,8月至10月持续的概率超过50%。天气模式由拉尼娜转为中性,意味着全球大豆产区发生灾害性天气的概率下降。美国农业部4月供需报告再度确认南美大豆丰产,报告数据显示,2024/2025年度全球大豆单产维持在2.87吨/公顷的历史新高水平,收获面积维持14654万公顷不变,产量由42076.2万吨微幅下调至42058.3万吨,调降了17.9万吨,主要是调降了玻利维亚大豆产量40万吨,但仍然是历史新高水平;压榨和出口数据均小幅调升,期初库存调整271.6万吨,导致年度结转库存调增274.7万吨。
巨量到港开始兑现 进口供应持续改善
二至三季度是我国进口南美大豆集中到港的季节,机构预估数据显示,4月至6月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预估值分别为800万吨、1150万吨和1080万吨,合计3030万吨,较上年同期小幅增加,增幅为1.32%。3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创17年新低,叠加4月海关商检新规导致进口大豆通关出现延误,综合导致4月份进口大豆供需持续偏紧。但随着进口大豆通关流程改善,预期中的进口大豆集中到港开始兑现。4月下旬开始,油厂大豆库存环比持续增加,显示国内进口大豆供应持续改善,豆二和豆粕价格冲高回落。
短期供应可能受限 豆一或将近强远弱
国产大豆市场,黑龙江省储拍卖销售基本结束,后期政策供应压力明显减轻。由于2024年10月秋粮上市以来,豆农积极销售,导致当前基层大豆库存较往年同期偏低。机构数据显示,当前产区基层大豆库存不足一成,较上年同期低10%~20%。与此同时,进口非转基因大豆供应压力也较往年偏低。海关数据显示,今年1月至3月非转基因大豆进口量15.13万吨,同比下降51.82%,延续了2024年6月以来非转基因大豆月度进口量同比大幅下降的趋势,预计短期进口量仍将维持同比下降趋势。从供应方面看,豆一的短期供应较上年明显下降,因此期现货价格仍将获得支撑。中长期看,受种植比较效益明显偏高的影响,今年东北产区国产大豆种植面积或继续增加,中长期供应压力仍将持续。因此,豆一期价或将维持近强远弱的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