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出口中,明确欧盟、东南亚、北美准入差异是产品合规入市的关键。
一、欧盟:严格规范的体系
① 国家准入
依动物卫生与公共卫生风险定准入国家名单,法规(EU)2021/404、(EU)2021/405、(EU)201/163 列明,动物源性食品仅准入国可出口。
② 企业资质
出口动物源性食品的企业需在欧盟官网注册名单内(我国兔肉、禽肉、水产品等七类企业在列),部分产品(鲜肉、肉糜)原料供应企业也需注册。
③ 产品注册
食品添加剂遵循《欧盟食品添加剂法规》(EC) No1333/2008,经 EFSA 评估,严控使用范围、用量及标签;动物源性食品需符合欧盟 CN 编码第 2、3、4、5、15、16 章等规定。
二、东南亚:多样要求并存
① 国家准入
预包装加工食品多无进口禁令,但动物 / 植物源性产品需准入管理(如菲律宾对肉及肉制品、植物性食品,越南对陆生 / 水生动物产品、植物产品,泰国对肉及肉制品定准入国名单)。
② 企业资质
部分国家设进口商资质要求:菲律宾首单进口需运营许可(LTO);越南进口商需登记并办食品卫生安全合格企业证书;泰国进口商需申请进口许可证(存储地检验合格缴费后获取)。
③ 产品注册
产品注册为通用要求:菲律宾需产品注册证书(CPR);柬埔寨需在柬标准局登记;越南需食品产品合格证书(食品安全自我声明);泰国需进口前备案。马来西亚、印尼等强制清真认证。
三、北美(以美国为例):严谨复杂的管控
① 国家准入
USDA-FSIS 管进口肉类,无明确准入国名单,但对认可国的认证企业产品有严格规定。
② 企业资质
进口肉类须来自美国认可国的认证企业,企业需符合美法规并经审核认证。
③ 产品注册
食品添加剂依《联邦食品、药品和化妆品法》(FD&C Act) 实行 “GRAS” 制度,新添加剂审批严;肉类产品需符合美食品标签法规,信息准确清晰。